近日,南通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的第三届南通农业科技奖圆满落下帷幕,一系列优秀成果脱颖而出,为南通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此次获奖成果聚焦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彰显了南通市农业科技领域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
特等奖:引领产业变革,树立行业标杆
海安市畜牧兽医站牵头完成的“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成果,精准对接海安肉羊产业需求,从羊舍自动化设施、饲料资源开发到疾病防控,全方位创新。该成果获多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编制地方标准,发表大量学术论文。通过构建完善的推广体系,在 2021 - 2023 年累计推广应用于 286.1 万只山羊养殖,总经济效益达 2.4 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获评价专家组高度认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领衔的“南通主要地标蔬菜轻简绿色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研发”成果,同样成绩斐然。不仅实现黑塌菜杂交品种零的突破,还在蘘荷组培、蔬菜品质调优、种植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认定品种、创制机械、授权专利,制定多项标准。近三年累计推广 17.4 万亩,新增经济效益超 5.4 亿元,有力推动南通地标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等奖:多领域突破,助力产业升级
在盐碱地治理与林木培育方面,南通大学的“柳树沿海盐碱地适应机制与耐盐种质快速评价应用” 攻克多项技术难题,获 13 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 20 篇学术论文,育成新品种,制定标准。推广至江苏、山东等地,2021 - 2023 年新增销售额 5 亿多元,新增利润 1.3 亿多元,极大丰富沿海林木品种。
中皋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依托科研院所和推广部门,完成的“如皋黑塌菜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从种质资源选育到加工销售,构建完整产业模式。选育 3 个新品种,建立栽培技术体系,研发加工工艺,制定标准规程。2021 - 2023 年累计推广 5.85 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 3.92 亿元,新增纯收益 1.83 亿元,如皋黑塌菜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开展了“特色蔬菜荠菜速冻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创新”。该成果针对荠菜产业需求,创新加工工艺与装备,研发新产品,获 10 项授权专利,制定 2 项地方标准。推广应用后,显著提高荠菜品质与加工合格率,降低成本,2021 - 2023 年新增经济效益 2480.51 万元。
南通市海门区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保种繁殖研究所在扬州大学的支撑下,进行“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优质笔料毛形成的分子机制及精准鉴定”,在基因、蛋白与信号通路研究上取得突破,揭示分子调控机制,明确分子标记,为保种选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获多项专利,发表 28 篇学术论文,其中 19 篇为 SCI 论文。
面对稻麦生产系列难题,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了“如东县稻麦周年绿色高效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该成果集成绿色高效技术体系,创新推广机制与模式。近三年累计推广 483.37 万亩,新增总经济效益 5.28 亿元,减少农药使用,保护耕地,获多项奖励与专利,制定团体标准。
二等奖:聚焦关键环节,推动农业进步
南通市通州区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为企业排忧解难,形成的“叶菜类蔬菜工厂化水培育苗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开发”成果,筛选出适宜蔬菜工厂化水培育苗的新品种,明确育苗关键参数,获 5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近三年在南通及苏南地区累计推广种苗 2.6 亿株,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生猪生态健康养殖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集成先进技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与仔猪成活率,降低料肉比,实现粪污零排放。在通州及如皋部分地区 47 家规模猪场推广,每头育肥猪节本增效 120 元以上。
江苏超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独立完成的“设施蔬菜生产多源数据测控一体化物联网研发与应用”成果,通过研发物联网系统,解决设施蔬菜生产难题,获多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在省内外累计推广应用 6448 亩次,新增经济效益 231 万元。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独立完成的“长江口邻近海域渔业资源调查与研究”成果,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调查监测,探明渔业资源现状,为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支撑,获 3 项授权发明专利与 8 件软件著作权。
三等奖:精准发力,解决实际问题
“饲料中石粉粒径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与应用”成果通过研究揭示石粉粒径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累计推广使用特定粒径石粉 20.48 万吨,新增经济效益 2.2 亿元。
这些获奖成果是南通市农业科技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这些成果的持续推广应用,必将推动南通农业产业迈向新的高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