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南通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扬州大学和南通市海门区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保种繁殖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海门山羊笔料毛表型测定及关键候选基因挖掘”成果进行了评价。
该成果研究形成了海门山羊笔料毛分类初步评价体系,解决了传统目测和触摸方法主观性强、准确性低的局限性;筛选出与笔料毛性状相关的SOX14、SMAD9、WNT3三个基因突变位点,与笔料毛表型指标显著相关,可分别作为笔料毛性状对应指标的分子标记;分析了雄激素在三个类型笔料毛中表达规律,证实了其对笔料毛品质的促进作用。完成测定108只海门山羊胸部和颈脊部共216份羊毛笔料毛指标测定;完成了49只海门山羊激素测定;组建了海门山羊12只公羊、200只母羊的提纯复壮基础群;鉴定了与笔料毛指标相关的候选基因3个;发表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较强,对改善海门山羊笔料毛性状、保护种质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建议成果完成单位深化研究,促进成果的落地转化。